在欣賞精采的表演前

先來介紹一段國劇的歷史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來自中國南方的四個徽劇班三慶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稱為四大徽班)陸續來到北京。

第一個進京的徽班是以唱「二黃」聲腔為主的「三慶」,由於其聲腔及劇目都很豐富,逐漸壓倒了當時盛行於北京的秦腔。

許多秦腔班演員轉入徽班,形成徽秦兩腔的融合。

隨後,另外三個徽班:「四喜班」、「春台班」和「和春班」也來到北京,使盛行多年的崑劇逐漸衰落,崑劇演員也多轉入徽班。

 

清朝道光年間(1828年前後),湖北演員進京,帶來了漢調(楚調、西皮調),許多漢調藝人,加入徽班,與徽班與同台演出,形成了西皮與二黃合流,形成所謂的「皮黃戲」。

此時在京師里形成的皮黃戲,受到北京語音與腔調的影響,有了「京音」的特色。

後來由於他們經常到上海演出,上海人就把這種帶有北京特點的皮黃戲叫做「京戲」,也叫「京劇」。

後來北伐成功,全國統一,北京改名北平,「京劇」改稱為「平劇」。

又由於平劇迅速發展,使其藝術水平在中國戲曲中名列前茅,後來在全中國流行,近代學者齊如山甚至認為平劇是中國傳統戲劇的精華,所以平劇也被稱為「國劇」。

 

IMG_5042  

我們有堅強的樂隊來伴奏~~~

 

IMG_5067  

公演的開頭就由我們國劇社社長 劉襄伯伯 來開場

IMG_5075

 IMG_5115

  IMG_5105

IMG_5088

IMG_5084

IMG_5081

IMG_5117

IMG_5109  

  IMG_5112

IMG_510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gv30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