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自:
第三十五卷第二期 103年2月1日發刊
生活環境污染與人體環保的策略專刊

友善老人住宅銀髮安住無障礙
◎長庚養生文化村管理部專員 廖婉竹

https://www.cgmh.org.tw/cgmn/category_s.asp?id_seq=1401017

依據內政部統計,至102年11月底,我國65歲以上高齡人口已近達270萬人,占總人口比例11.4%;身心障礙者人數在102年第2季達到113萬,占總人口比例4.8%。依經建會推估,107年我國高齡人口將占14.6%,屆時將邁入「高齡社會」。根據統計,人的一生中有1/3的時間是處在行動不便的狀況,包括幼兒、生病受傷及老年等。隨著高齡人口及身心障礙人口之增加,對於安全、便利及友善的無障礙環境需求,更與日俱增。
國家為落實人權平等理念,及因應進入「高齡社會」趨勢,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自民國99年起即率先推動「友善建築評選」活動,邀請台灣全島之「集合住宅」、「餐廳(飲)」、「展演場所」報名參與評選。並於102年建立新的評選標準,增加「醫療設施」為受理評選範圍,以樹立新里程碑鼓勵民間自發性追求友善環境。
為推動建築全面無障礙,內政部營建署於102年全面規定新建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及規範辦理,同時亦針對既有公共建築物分時要求,逐步提升至一定的無障礙等級。藉由結合強制性之法令規定及鼓勵性作法,雙管齊下,推動建置安全、便利、友善的居住環境,以擴大無障礙生活環境。提升社會無障礙環境,為邁向高齡友善城市開創更為溫馨便利之生活空間。
因應台灣的高齡化社會逐漸成形,住宅環境安全於否,成為家中有高齡人士的購屋者考量重點,由於現狀大部分公共空間,在設計上沒有考量到行動不便者,所以往往會發生許多的意外傷害,而打造友善空間可降低一些傷害的發生,並且讓行動不良者暢行無阻。


友善建築規劃上,須要考量到7個重點:
1.可行性:空間設施必須讓所有人都能到達,並且地面無高低差,走道寬度為90公分。
2.可及性:需要操作的設施,必須要在手可觸及的距離,如電話、飲水機等。
3.省力的操作:不需要太大操作力量,例如門把、馬桶沖水及水龍頭等。
4.訊息傳遞:必須考慮到視覺障礙、聽障人士對訊息的限制,並以較大文字、語音、閃燈等資訊傳播。
5.簡單易懂:考慮使用者之認知及理解能力,設施在操作上必須簡單不複雜。
6.容許錯誤:即使操作錯誤也不至於對使用者產生危害。
7.貼心設計:針對無法久站、走遠的銀髮族,公車等候站必須設置座椅。


養生文化村以實踐創辦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想,規劃設計一個讓年長者可以過著多彩多姿,而且自在又有尊嚴的生活環境,於2005年開始營運。為內政部社會司核可的國內第一座老人住宅,全棟採老人無障礙理念設計,結合自然地形高程變化之特性,創造多層次室內、外空間自然錯落的景緻。低樓層建築圍塑出親切尺度的合院式中庭,建立社區整體感,促進居民的交流互動,增添生活樂趣。


在無障礙設施特色部分,全村基於老人居住安全與民眾參訪需求,提供友善的設施環境及無障礙空間,設有安全出入口,並採人車分道設計。另無障礙出入口有明顯指標,指引至無障礙升降設備。公設之庭園空間,均平坦無阻。建築物出入口與騎樓及馬路銜接處,維持通暢無阻。
養生文化村建置完整的鄰里街坊,充滿人情味的銀髮族社區,提供多種住屋坪數選擇、滿足不同需求的養生住宅。內街6米寬,選戶外建材及挑空設計,採隱藏式燈具,模擬自然光源,營造街道巷弄氛圍,全棟40%之公共設施,提供完善之居住品質與生活機能。
養生文化村報名102年「友善建築」評選,友善住宅評選標準,包括通道寬度、地面平整度、坡道扶手、升降設備等都有嚴格要求。本次全國共有304家機構參加評選,養生文化村以提供「銀髮高齡者之安全、便利及友善之無障礙環境」成效卓越,脫穎而出,榮獲得102年內政部評定為「特優級友善住宅」。特殊友善事蹟如下:

1.設24小時專屬服務中心,提供12小時未出門之居家關懷服務。
2.住家之客廳、房間、浴室及公廁,均為無障礙設計,設有扶手,並設置緊急呼叫系統。
3.全棟12台電梯均為無障礙設計,且有多重語音服務。
4.室內外地坪全面採防滑材質,沿線走道、階梯均設扶手與座椅。
5.提供免費之老人與無障礙接駁公車。
6.至少設置一處無障礙停車場,供行動不變者出入使用。


內政部本次除透過友善住宅評選活動外,並將彙整獲選名單結果建立資料庫,並公開於網站以及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APP尋點平台,供民眾在任何地點均能搜尋友善建築入選者所在地,供分享以鼓勵良性循環,提升國人對於無障礙生活空間之重視,共同迎接高齡化社會的到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gv30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