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為人類增添歲月,復健為歲月增添生命。」腦中風的治療正好反應了復健醫學的價值。腦中風病人經急性醫療處置,病情趨於穩定後,復健治療即開始介入。
腦中風的復健包括三大面向:合併症的治療、後遺症的改善、併發症的預防。常見的合併症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等,適當的控制可有效降低再次發生腦中風,亦減少復健過程中的身體不適。腦中風的後遺症非常多樣,依中風位置而異,例如肢體無力、肌肉張力異常、動作控制不良會導致行動困難、肢體疼痛等;口腔動作異常、吞嚥反射異常會導致吞嚥困難;當中風位置影響語言區,會導致語言理解及表達上的困難,嚴重的話病人既聽不懂他人的語意,也無法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
腦中風患者可透過各項復健方式,包括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及吞嚥治療、科技輔具、虛擬遊戲訓練、機器人訓練等,來改善上述的後遺症。病人參與復健活動的主動性是復健成功的關鍵,意識清楚、能配合復健運動的病人,功能改善愈明顯。復健活動的設計及指導人員可由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及語言治療師來擔任;執行及協助復健運動的工作則可由受過相關訓練的治療師、家屬、居家照顧員或看護工等來提供。
醫學文獻中提及常見的腦中風併發症多達十多種,而「預防勝於治療」,在照顧腦中風病人時,需給予病人及家屬正確的觀念,包括坐姿、轉位、餵食、復健運動等,減少併發症產生。而在併發症發生的早期,亦可藉由家屬的敏銳觀察、醫師的早期判斷及治療,減少併發症對患者的影響。
到底哪一類的病人適合接受復健治療?由前述的內容可見復健治療不僅是後遺症的改善,尚有併發症的預防。理論上不應有「腦中風後超過一定期間後就不能接受復健治療」的觀念。反之,應針對病人的個別差異,設計不同的復健計畫及目標。例如對早期中風、意識清楚、主動性高的個案,治療目標是提升患側的功能;在後期,當患側的功能恢復漸緩時,治療目標可改為訓練健側來代償患側功能。當患者意識不清、復健主動性低時,可考慮訓練照顧者,提升其照顧患者的能力,以減少併發症。
隨著人口老化,腦中風的人口將愈來愈多,如能讓患者藉由復健得到妥善的照顧,患者才能活得更有意義。

本文引自長庚醫訊第36卷第9期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中風康復 中風復健
    全站熱搜

    cgv30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