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自長庚醫訊第三十三卷6期    桃園長庚醫院院長黃美涓)

病得輕
預防保健做得好,日子才能過得好。老人的預防保健,包括了疫苗接種及健康管理兩大項。

*預防接種
包括每年一次的流行性感冒疫苗及每5年一次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

台灣地區老年人因呼吸道感染導致的肺炎及氣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數相當高,

因此,只要沒有過敏史,每年10月下旬政府提供免費流感疫苗接種當然要接受。

患有心臟疾病、肺病或糖尿病的中老年人,更要注重5年一次的肺炎疫苗接種。

破傷風疫苗也建議每10年接種一次。


*健康管理
要從了解家族健康狀況開始,家族史上有癌症、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者更要提高警覺。

每年定期接受健康檢查,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才能病往淺中醫。

甚至作積極的健康促進,將自己由亞健康變回健康人。


*多認識自己
要留意自己的各種生理現象,包括體重、排便習慣、大小便顏色、

皮膚眼白的顏色、顏面左右對稱、手腳活動能力等,有明顯差異就及早就醫。

婦女更要注意乳房硬塊、乳頭變化及不正常分泌物產生(乳頭及陰道)。


*多知道一些疾病的知識
糖尿病會有三多現象(尿多、喝多、吃多)、高血壓會頭痛頭暈、

大腸癌會排便習慣改變(容易交替式便秘或腹瀉)、體重下降、食慾減退、

容易疲倦等都要檢查原因。B型C型肝炎帶原者及肝硬化者容易得肝癌、

吸菸嚼檳榔者易得口腔癌、家人有攝護腺癌要注意排尿,並作定期檢查。

代謝症候群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密度膽固醇過低、三酸甘油酯過高)

及腹部肥胖(腰圍男性大於等於90公分,女性大於等於80公分),

五項中有三項及以上就是代謝症候群,則罹患心血管疾病及腦中風機會較高。


*慢性病的積極治療
慢性病一般都是潛伏很久,緩慢進展,進行了一段時間才會被察覺而診斷出來。

慢性病常常是無法治癒、只能控制的疾病,故必須長期治療。如高血壓、糖尿病、

高血脂等,要飲食控制、常常運動、規律服藥,就可以將疾病狀況控制住。

但若不加以適當地治療,就會產生嚴重的併發症,危及生命與健康。

了解它、接受它、處理它,要接受醫療專業的協助,不能隨便自購成藥,就可以與病共存。


*復健治療的重要性
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不外是看電視、搭電梯、使用汽車代步,缺少運動。

尤其是老年人常常被告知要「服老」,生活步調要慢下來,

因為怕麻煩、怕受傷,刻意避開了很多活動的機會,反而易得「失能症候群」,

就是指因為活動少、缺乏體適能訓練,造成早衰、肥胖、心肺功能差、

肌肉關節退化、慢性病纏身。復健的主要目標是要讓老人家可以恢復獨立生活的能力,

在適當的指導與關注下,讓他們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裡活動。

復健運動包括體適能的訓練、肌阻力訓練、關節活動度與肌肉柔軟度訓練、心肺耐力訓練,以及動態平衡能力活動。

可以增強心肺功能,改善關節靈活度、促進平衡,加強下肢以及軀幹的肌力,

維持步態穩定,有效減少「跌倒」發生的機率。


慢性病引發的身體功能障礙或退化,可以用復健治療避免或延緩失能。

如退化性關節的疼痛,包括肩、膝、足底筋膜等經由復健科門診

 

提供正確而細緻的診斷,利用骨骼肌肉超音波協助診斷與導引治療,

及各種有效的治療:熱敷、超音波熱療、微波熱療、紅外線熱療等,加速患部復原,有效防範失能。

慢性病的併發症如腦中風等,常常造成終身的失能,透過正確而細緻的診斷,

鑑別出那些個案具有改善潛能,可以作積極重建或復健,

如提供較好的技巧協助個案活動,包括翻身、站立、位移、吞嚥、

拍痰、運動、疼痛處理、傷口處理、大小便障礙處理及日常生活照顧等。


老得慢
人有三個年齡,包括身分證上的年齡、生理年齡及心理年齡。

有人80歲還在跑馬拉松,有人則未老先衰,差異很大。

要老得慢,就要保持生理及心理都年輕。


老化可分為常態性老化及次發性老化。

前者是指自然老化,後者則是因為疾病、不良生活環境及習慣、藥物、外力等導致身體器官組織加速衰退。

因此,從規律的運動保持最好的體能,並作健康管理、健康促進、疾病的早期診斷、及早治療,都可以使人「老得慢」。

要保持心理年輕,就得保持學習新知。

並常常提醒自己,以愉悅的心情去過每一天。要學習遠離憂鬱,別被歲月催老,

開懷大笑對健康更是靈丹妙藥,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

因此,儘量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地去享受每一天,認真地活著,努力地參與,積極貢獻心力就可以老得更慢。


結論
醫藥的科技文明為人類延長壽命,全方位的健康促進才能使長者達到健康、活力、成功的老化。

期待每位長者都能「老得慢、病得輕、活得好」。

 

 

 

 

arrow
arrow

    cgv30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