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中有越來越多人問:「醫師,我家大人75歲越來越重聽,也不理人,是老化了嗎?有藥醫嗎?」

根據國民健康局的統計,迄100年5月,全國老年人口約佔10.7%,且嘉義、雲林等縣,老年人口更超過14%。

而「聽力損失」已是年紀變老常見的問題,有研究指出,

70歲以上的人口約有~80%以上的人有程度不等的聽覺困擾,進而有耳鳴、眩暈等症狀出現。

聽力障礙對於銀髮族的影響不只是單純的「聽不到,落得耳根清靜也好」等消極想法,

更重要的是溝通障礙使得家庭成員的互動下降、社會交友活動的減少、危險環境的暴露,

長期缺少外界刺激與自我封閉,有可能會造成老人痴呆症、憂鬱症等疾病,增加更多社會與家庭負擔。

「老人是塊寶,要保才能好」,所以針對聽力障礙萬萬不可以「老了、自然退化了」等閒視之!


聽力損失的種類可分為傳導性、感覺神經性和混合性聽力損失。

傳導性聽力損失是指外耳或中耳的機能受損,導致聲音無法正常的傳遞到內耳。

傳導性聽損的特徵是聲音小聽不見,聲音越大聽得越清楚。

老年人常見外耳道耳垢栓塞、耳黴菌症、耳膜破洞、耳道塌陷、中耳積水、耳骨傳導障礙等,

這些都是門診很快可以確定診斷的疾病,且大部分的傳導性聽力損失,都能經由耳科醫師有效治療改善聽力。

另外,感覺神經性聽力損失是指內耳或是腦部的神經傳導出現障礙。

這類的原因很多且複雜,除了基因或年紀因素外,尚包括突發性耳聾即俗稱「耳中風」、梅尼爾氏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甲狀腺疾病、感染症、耳毒性藥物、腦部中風、腫瘤或是噪音暴露等。

一旦被診斷為感覺神經性聽力損失,就必要同時思考是否有身體其他潛在的疾病,

積極檢查防微杜漸,避免或減緩聽力受損,並且對於身體其他疾病加以治療(如附表)。

特別對於老年人而言,由於聽力不良伴隨溝通障礙,語言表達緩慢,

周遭的人需要有耐心、同理心去協助排除可以治療的疾病,勿以年齡為唯一因素,延誤治療。

若是老化所造成的聽力損失,目前的研究顯示,其可能的原因是人體血管的循環供氧能力下降,

聽覺神經器官受到自由基的攻擊,造成細胞粒線體的損傷、細胞破壞、功能下降導致人體老化,使得內耳接收或大腦聽覺統合神經機能變差。

臨床上,單純以老化造成「耳背」的可能性很低,大多數的人都經歷過病痛、服藥、壓力、噪音等可能危害聽覺器官環境。

然而,要減緩衰退的產生,可以從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與培養運動的習慣做起,

每天運動30分鐘,促進新陳代謝,適當攝取富含維他命B、維他命C、葉酸、維生素E的食物、胡蘿蔔等,

並避免抽菸或熬夜,減少噪音環境的接觸與暴露時間。

適量的內耳循環藥物可以改善耳鳴、頭暈。現今醫學上並沒有一種方式或是偏方,

可以防止單純由老化造成的聽力損失,維持健康生活與飲食習慣才是根本之道。

 

目前對於聽力程度的評估標準是以純音聽力檢查為依據,由專業的聽力師在不受外界噪音干擾的檢查室做聽力檢測,

戴上耳機聽音測試,最後由醫師綜合診療結果判定聽力損失程度,

再經政府審查決定是否合乎補助資格,補助金額也有不同,可與當地社會局或聽力室諮詢。

在歐美等保險制度發達國家,助聽輔具的使用均較國人普及。

除了助聽器費用昂貴的考量之外,主要的原因是國人對助聽器的認識與接受度有關。

其實「戴眼鏡」、「人工關節」與「助聽器」、「人工聽骨」或是「人工電子耳手術」是相近的概念,

都屬於輔具與治療手術。對於聽覺復健,其目標不只於「聽到」,因為屬於感覺,更著重於「聽得好」。

過去常發生許多去配戴助聽輔具的人抱怨「沒戴沒聽到,戴了更吵鬧」,「越戴越糟糕,花錢沒用好」,

這都是沒有針對個人情況,選擇適當的輔具,且未有耐心接受適當的聽覺復健。

不論使用何種治療方式,皆要透過長時間的評估與復健,

聽覺回復的效果也因個人而有程度上的差異,與周遭的人談話儘量面對面,嘴型與表情的觀察也有助於聽力的接收。

「同樣的助聽器對不同程度聽力受損的人,或相同聽力受損程度的人,其效果未必相同」,

所以充分配合聽覺促進團隊的復健計畫,讓生命重開一扇窗,「有聲勝無聲」。

且因科技進步,要滿足大多數人「聽不到不要給別人知道」的輔具,也有越來越多的種類可供選擇。


現今醫學發達,對於老年人聽力損失的治療已由過去「無藥醫」進步到「全能醫」,

從耳垢塞、中耳炎、聽骨手術、各式助聽器、人工電子耳、腦幹聽覺植入手術,

端賴醫師與病友之間的諮商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

總之,對於老年人常見的聽力障礙首要任務是要維持規律的生活作息,

保持適度的運動,注意平日身體清潔,飲食均衡,避免暴露於噪音環境,

降低使用電話、手機、或收音機的音量,於噪音環境下應正確使用防護具保護,

減少暴露時間;若已經發生聽損,則應盡速求助耳科醫師診斷治療,充分溝通,

訂立適當的聽力回復計畫,正確使用並了解助聽輔具所能提供的幫助,不要輕易放棄,如此便可擁有身心健康的銀髮族生活。

門診也常遇到要求「做聽力檢查,看看是否能申請殘障手冊,去申請助聽器補助」的問題。

 

本文引自長庚醫訊33卷9期  台北長庚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陳錦國◎林口長庚耳科主任 吳哲民校閱

arrow
arrow

    cgv30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