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台灣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據台北市振興醫院院長劉榮宏教授於年對台北市50歲以上老年人所做的調查,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第三個導致視力喪失的主因

即使在西方國家也是一樣,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罹患此病的機率也大增。

據估計在2020年,全世界65歲以上的人將有800萬人罹患此病,不僅視力受到影響,對個人經濟也是一大負擔。

為了幫助病人解決此種常見之疾病,一般臨床醫師必須了解此疾病的進展過程,找出早期發病的病人,

並轉介需要治療的病人給眼科醫師予以適當治療。

所以,一般臨床醫師亦可以在預防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扮演重要角色。

 

*Ranibizumab(Lucentis FGenentech, CA, USA)是一種合成抑制VEGF的單株抗體,可以和所有VEGF-A的同種因子(isoform)結合。

2006年發表的第三期人體試驗發現ranibizumab(Lucentis)

對所有類型的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在每個月施打一次的情形之下有良好效果,

不僅視力沒有惡化,甚至有進步的情形;這是在傳統雷射光凝固治療和光動力雷射治療所無法達到的效果。

台灣健保自從2011年起開始有條件給付Ranibizumab

(Lucentis€恣^。病人必須在眼科專科醫師安排眼底攝影及掃瞄檢查後,

視力符合健保給付標準,排除掉(1)已產生黃斑部結痂者。(2)血管新生型AMD進展至視網膜下纖維化或advanced geographic atrophy者反應不佳。(3)經確認為息肉狀脈絡膜血管病變(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PCV)。(4)高度近視(高於800度),類血管狀破裂症(angioid streaks),或其他非AMD所造成視網膜中央窩(fovea)下之脈絡膜新生血管(CNV),附上檢查資料給健保局審核,通過後即可接受治療。


結語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盛行率逐年增加,所造成全人類在視力健康方面的負擔不容忽視。

病人必須自我警覺,若出現視力下降,應該盡早去眼科門診檢查;

年齡50歲以上之中老年人也應該定期檢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目前有許多新藥正在進行試驗中,也唯有更加認識這個疾病的原因,也才有機會提供病人更好的治療。

 

 

 

轉至長庚醫訊33卷10期  林口長庚視網膜科主治醫師 王南凱


症候
視網膜位於眼球最內層,黃斑部是位於視網膜的中央區域,而中心凹陷則是黃斑部的正中央,負責中心最重要的視力。

每個人都必須依賴黃斑部的功能來幫助閱讀、開車及辨識人的臉型;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初期,患者可能只覺得視線濛濛的,視野中央灰灰的看不清楚;

當病變形成新生血管導致視網膜積水時,患者會覺得影像變形扭曲;

等到新生血管造成出血或滲出物,中央視野變黑,只保留周遭視野,最後喪失閱讀能力,甚至失明。

治療
目前治療新生血管型黃斑部病變的目標主要是降低視力嚴重受損(失明)的機會,

盡可能延長可用視力的時間;其方法是抑制脈絡膜新生血管,以降低對持續性視網膜破壞及進一步結疤。

隨著醫學的進步,新的治療對有些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可以達到視力進步的效果。

本文僅就目前常用的治療及目前正在試驗中的新藥與其問世的時間介紹如下:


*雷射光凝固治療(Laser photocoagulation)
1980年,開始有許多研究用雷射光凝固法治療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該治療是藉由溫度燒灼的方式破壞局部視網膜組織,治療後往往會產生盲點(scotoma),這是光凝固治療的缺點。

*光動力雷射治療(Verteporfin therapy or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光動力雷射治療,是一種由光來激發的藥物。光動力雷射治療的目標是避免雷射光凝固治療後產生的絕對盲點。

這種方式的優點是針對新生血管組織作選擇性的破壞,

由於雷射溫度相當低,且集中於verteporfin標定的部位,可以減少正常視網膜的傷害,

達到保存中心視力的效果。研究證實「光動力雷射治療」對於脈絡膜新生血管型的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有降低視力持續受損的治療成果。


*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因子(Anti-angiogenic drugs)
愈來愈多的研究發現,血管生成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在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扮有重要角色。目前臨床上已經有些藥物經由眼內注射利用抑制血管生成因子(anti-VEGF)來達到治療效果。

arrow
arrow

    cgv30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