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長庚中醫科主治醫師 林東毅

根據2011年國民健康局統計,台灣民眾平均每4人,就有一人可能會得癌症,

癌症的死亡率,更高居十大死因榜首已經連續29年。

由於癌症的高死亡率,導致許多得到癌症的民眾,除了接受正規的醫療外,

也盡可能尋找其它可能的治療方式。

根據國外的研究顯示,在歐美有25%50%的癌症患者在獲知自己病情後,

會去尋求非正規的替代及輔助療法。相同的,台灣的癌症患者在得病後,

往往也會四處尋求各種可治癒癌症的方法,其中最常見的,就是中醫藥的治療。

許多不肖商人看準這商機,故意誇大中醫藥的療效,

推出許多高貴但毫無療效的藥品或保健食品來牟取暴利,

不但使病人花大錢吃了一堆無效的商品,還可能讓病人延遲正規的治療,使癌症最終變得無法控制。

以現今醫學來說,許多癌症已非絕症,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的機率相當高。

中醫藥雖然對癌症有一定治療效果,但仍需要更嚴謹的研究及實驗來證實。

當病人得到癌症,不應只接受偏方而放棄正規的治療,而應該按部就班的接受手術、化學及放射治療。

並可考慮在西醫的治療基礎上,同時加上日常膳食的控制及中醫藥的輔助治療,以緩解治療期間的不適。

 

食材的選取建議盡量豐富、衛生、易消化,多攝取新鮮的五榖、蔬菜、水果及魚肉,

少食用燒烤辣炸、油膩、醃製加工及過度刺激的食物,以免造成身體毒素的累積及腸胃的負擔。

除此之外,適量攝取防癌抗癌的食品及中藥,如海藻、大棗、山楂、烏梅、百合、海帶、黃耆等,

對防止術後癌症的復發及轉移,有一定的效果。

 

飲食應以清淡好吸收為主,讓術後身體能逐漸恢復食慾及消化功能,

藥物方面可考慮於食材中酌量加入黃耆、黨參、甘草、茯苓、雞內金、白朮等補氣健胃中藥,幫助恢復元氣。

 

在口咽部常會有口乾、口渴、嘴破、喉嚨痛等症狀,皮膚則可能產生紅腫、脫皮、焦黑等類似燙傷症狀,

這時可食用如麥門冬、天花粉、玄參、沙參、百合、酸梅、蘆根等滋陰生津、清熱降火的藥物,

也可於皮膚表面擦上含有中藥藥物如白芷、蘆薈、地膚子、白蘚皮等的保濕劑來緩解不適。

 

而有抵抗力低下、無力疲倦、容易出血的副作用,

這時可考慮食用補氣補血的中藥如黃耆、當歸、人參、芍藥,

或是補腎的藥物如熟地、女貞子、旱蓮草、六味地黃丸、龜鹿二仙膠等藥劑,以增強體質、幫助血球生成。

如果化療後發生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腸胃道不適,

中醫會運用健脾和胃,降逆止嘔的方式來治療,

如服用茯苓、陳皮、半夏、芍藥等藥物或是二陳湯、四君子湯、參苓白朮散等方劑;

至於平常的飲食中,生薑其實是很好的食材,中醫本草裡稱生薑為「嘔家聖藥」,

只要能在食物中加入些許生薑片,就能對化療後噁心嘔吐病人,產生良好緩解效果。

 

若配合中醫針灸治療,可促進肢體氣血循環,顯著降低自身疼痛麻木感覺,

減少對嗎啡類止痛藥物的依賴,增加生活品質。

針灸除了可顯著降低癌症帶來的疼痛外,對放療化療引起的噁心嘔吐、口乾舌燥、疲倦虛弱,

經研究證明都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對於無法口服或是對中藥有疑慮的癌症病人,是不錯的替代醫療選擇。

中國醫學已有五千年歷史,儘管沒有現代化高科技儀器的檢查治療和大規模的臨床研究,

但仍累積了相當多治病經驗,療效也逐漸獲得國際肯定。

癌症患者在接受西醫治療期間,如能結合中醫藥治療,可調整體質,

減緩疾病帶來的痛苦,降低手術、放化療帶來的不良反應,使治療過程更為平順,提升整體生活品質及治癒率。

(選自長庚醫訊101年2月號)

arrow
arrow

    cgv30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