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因為工作關係調離西雅圖分公司時,我們保留了西雅圖的房子,計畫兩年後或退休時回來居住。
但是當我們觀看連續劇《新結婚時代》後,給了我們非常大的震撼。
劇中老夫婦的感情很好,但太太卻無預警地走了,所幸他們有一雙兒女,
在那個艱難的時候可以暫時陪伴父親,但是我們無兒女,如果發生在我們身上,另一人該如何面對,獨自一人是不是能承受呢?
想到陳一仁醫師常提到的「老友、老身、老窩」,覺得是時候該提前計畫安排自己退休後的生活。
因此,利用返台的機會前往長庚養生文化村參觀及試住體驗。
先從硬體說起,居住單元是人性化設計,空間雖小巧,但是功能及設備皆齊全。 浴室在馬桶與淋浴間都有緊急拉鈴,淋浴間、浴室與其他地方都保持平坦, 淋浴間的排水溝表面鋪著不鏽鋼網蓋,所以能保持整個浴室地面的平整及乾燥。 特別的是,還有烘乾浴室濕氣的裝置,烘乾後會自動停止。 臥房的床頭也有緊急拉鈴,即使不用起床就可以直接用拉鈴請求支援。 每位入住者都憑磁卡進出電梯及房間,我開玩笑的說:老人視力漸漸退化,手也不靈活,用鑰匙會對不準。 用磁卡是保障入住者安全,如果半天以上沒有進出,工作人員會先打電話關心, 萬一電話沒有人接聽時,他們則會進入查看,以了解入住者是否有需要協助的地方。 另外,戶外的步道旁每相隔一段距離,亦設置有公共廁所及安裝可供緊急呼叫時使用的電話。 環繞在養生文化村四周的步道,因為是禁止車輛入內,空氣非常清新,步道分緩坡或樓梯兩種,可選擇適合自己的鍛鍊方式。 戶外爬上山坡,有果林、菜地,喜愛種植的人,可以認養地自己種植蔬果,澆水的水龍頭及洗菜或洗手的清洗台就在菜田邊,方便可以隨時使用。 看到最窩心的是,考慮到長者年齡大了膝蓋不方便蹲下,村裡還設計有五個高架的菜圃,讓村民不用彎腰就可享受種菜的樂趣。 3樓有多樣休閒設施,像這次我們入住時就借用了多功能室做短暫的座談, 養生文化村也安排了許多課程,最熱門的是數位鋼琴及電腦課。 以及個別化的在宅服務(如代為申請有線電視、電話網絡、室內清潔、地毯清洗…等等)。 可轉入長庚護理之家,當身體再衰退而需要醫院專業的照料時,就近的長庚醫院可提供支援。 像我們在試住時即體驗了村裡所提供的醫療協助。 我先生在試住時前一天扭傷腰部,原先以為沒事,隔天登記入住後不適感卻漸漸加重,到健康中心請求協助後,我們立刻獲得相關的協助。 養生文化村與林口長庚及桃園分院有免費班車銜接,每天下午6點前, 每半小時一班,下午6點後每一小時一班,至林口長庚就可以轉搭至台北長庚的付費班車, 大約5~分鐘一班,非常方便。養生文化村每天上午9點及下午3點各有一班車前往台北的免費班車, 行經台北市區多處,方便長期住宿養生文化村的人員需要時可搭乘。至於要購物也很方便,每日上午有前往家樂福及龜山的免費班車。 甚至可以選7或8種不同蔬菜或各種顏色蔬菜,現在家中只有我們夫婦,每日要煮5種不同蔬菜很難, 另先生愛吃麵條,我愛吃米飯,分別烹煮各自愛吃的實在有困難, 在這裡可以選擇自己愛吃的,然後坐在一起吃,各取所需,多好! 這裡所有的菜色都是經過營養師的評估及調配,符合低油、低鹽、低脂肪的健康飲食。 在養生文化村裡用餐因為要走到餐廳,因此用完餐後就會有想要就近走一走的想法 ,無論是在室內或是到室外的菜園逛逛都相宜,不像住在家中時,吃完飯就不出去了,在這裡有一點強迫走路,很好!我喜歡。 所以體操的動作都設計的較輕緩,讓村民們可依自己的情況自訂力度。 大家出於善意認為我太年輕了,至少要等到70歲以後,行為能力及體力變差時再考慮。 我想他們應該去短暫試住,若是住過以後他們就會了解,其實長庚養生文化村的設備更適合60歲的人。 對我來說,住在養生村裡最吸引我的是可以再交些「老」朋友, 我的想法是會來住養生文化村人,大家都有相同的理念,因此更容易交到朋友。 這裡的活動非常豐富,生活也很充實,總比住在自己家中,兩人大眼對小眼來的更有意義。 在養生文化村裡許多地方都可以免費上網,如果在房間申請網路,那麼我們又會窩在自己的住處上網,就失去住養生文化村的初衷了。 像我自己就是因為在一樓大廳上網,才有機會發現村裡每天早上的體操時間, 像這樣每天都有新發現,每天都有新事情讓自己開心不是很好嗎? 本文引自長庚醫訊33卷10期 郎咸寧
這次實際入住體驗,加強了我們將來選擇以長庚養生文化村為我們退休後住所的意願。
餐廳在2樓,2樓中庭有五個棋盤桌,就在樹下,可以吹著風與好友對弈,
另外,村裡有投幣式公共洗衣與烘衣房、7-11便利店,
在軟體方面:
入住長庚養生文化村需要是身心健康且生活能自理者,如果身體退化或生病,
餐飲方面,每餐20多道菜的自助餐,自己選擇,最後磅秤付款,很符合提倡每日五蔬果,
每天早上8:30有20分鐘需要動動手、動動腳的體操時間,因為養生文化村裡要顧到年齡層的不同,
養生文化村也安排了許多課程,像電腦課就需要很多的義工。如果我入住,我一定會加入電腦課的義工行列。
曾與許多朋友談到我想入住長庚養生文化村,但朋友們多半不認同,
(後記:長者夫妻兩人現已入住本村,並實現承諾,擔任電腦志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