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我因為有事前往長庚護理之家,接待人員告知我隔鄰就是養生文化村,建議不妨過去看看!
其實退休前我對該村就早有耳聞,只是總覺得對我而言,是那麼的遙不可及。
經過現場參觀及志工人員的熱忱介紹,赫然發現這裡就是我心嚮往退休生活的最佳選擇。
稍經波折,我在1個月後的8月中旬正式成為養生文化村的一員。
或許有人會好奇,為什麼我會這麼快就決定入住養生村,住進後的感想又如何?且容我慢慢道來。
首先,吸引我的是這裡的環境,該村占地總面積達30餘公頃,環境十分清幽,
步出居住的A棟大樓左轉向前,首先映入眼廉的是一片花海,三不五時會有白鷺紛飛,旁邊是難得一見的咖啡園。
往上走沿著山坡路邊的是果園區,種有香蕉、仙桃、楊梅、荔枝、桃子、柚子、釋迦、柿子、龍眼、蓮霧和柳橙等十多種果樹,分別在不同季節開花結果。
有次晨起散步,只見雲霧渺渺中,盡是白色蝴蝶迎風飛舞,宛如置身於電影情節的「蝴蝶谷」中。
再往上到小山頂,展現在眼前是農耕區,土地上栽種了各式各樣的蔬菜,全都是村民長者辛苦的結晶。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有幾個高台栽種區,是專為不便彎腰的長者設計的,真是體貼入微。
另外,沿途多達八、九間的衛生間和同等數量的緊急求援電話,為散步的長者提供了最大的方便性和安全保障。
住戶大門進出使用磁卡,與一樓管理中心電腦連線,電腦中紀錄每戶人家每次的進出,供管理人員參考,這個系統絕非虛設而是持續在運作。
有一次,早上9點多鐘還未出門,電話鈴響了:「楊伯伯您好!我給您請安。」
一股暖流直入心頭,多窩心啊!又有一次,我刷了鄰居的房門,當然打不開門,本以為沒事了,
沒想到隔不了多久電話鈴響了:「楊伯伯您好,我是管理組,您剛剛是否誤刷了鄰居的房門?以後要注意喔,免得別人會擔心!」。
一時間我傻住了!這麼清楚啊,真是太沒面子啦!不過,這也意味著安全設施夠好,可以住得很安心。
室內的規劃也很好,浴室有暖風設備可供冬天洗澡時預先暖房。
免治馬桶方便又現代化,沿著牆邊的扶手和防滑地磚,大大減少長者跌倒的機率。
浴室和臥房內部都設有緊急呼叫鈴,必要時可直接和值班人員連絡。
針對老年人的慣性,房間內的熱水器、爐具,都採用電氣用品而避用瓦斯,完全體現了規劃者的安全設計理念。
除了硬體設備之外,整體的服務理念與生活機能規劃,也十分完善。
生活服務組除了掌握住戶每日的生活動態外,也負責住戶各種生活必需的橫向縱向連繫,
舉凡緊急就醫、訪客告知、郵寄品代收、設備維修等,只要一通電話就能協助完成,而且效率極佳。
保健室除了幫忙住戶做健康諮詢,提醒居民按時用藥,亦代住民向長庚醫院掛號以及緊急狀況的處理等。
民以食為天,養生村十分重視這個部分,每日提供數百人的伙食,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他們做到了。
寬敞整潔的餐廳可同時供應兩百人用餐,如果吃膩了自助餐,可選擇套餐或選擇單點各類麵食。
如果有家人或朋友造訪或想與同村友人聚聚,廚房也可代辦合菜。
菜單每月公布,每天都會有不同的選擇,重要的是,菜單皆經過營養師精心規劃,並嚴格監督廚房執行,
絕對做到三少:少油、少鹽、少味精,而且保證能達到營養均衡。
餐廳旁設有水果販賣部並代切水果。另有一家統一超商,供應日常所需,更完備了生活需求。
在衣的部分,二樓設有洗衣房,如果有重要衣物不適合自己清洗也不用擔心,村方特約了乾洗店,每週固定時間來收送洗衣物。
您一定會問:地處龜山鄉交通是不是很不方便?其實不然,村方規劃的也十分方便。自行開車,約40分鐘可達台北。
搭泛航免費接馭車10分鐘到桃園長庚,25分鐘到林口長庚,林口到台北火車站和台北長庚,搭泛航巴士也分別只要約半個小時,
村方還有一項貼心的服務,每天固定有一部幸福巴士,免費供村民往來養生村和台北各定點之間。
很多村民習慣在家煮飯,不打緊,村方連絡了家樂福專車免費接送購物,幸福吧?
對我來說,入住養生文化村就像是進入了人間仙境,生活可以無憂無慮。但還是需要看個人的心態如何!
就拿我來說,入住的前半年,就白白浪費了這些寶貴的資源。
很少到山上走動,因為怕膝蓋痛;很少大清早到山上做晨操,因為無法早起;從未參與卡拉ok,因為怕唱不好;深更半夜才上床,怕早了睡不著;
總而言之,我仍然是原來的我,仍然過原來的生活,
結果是:我浪費了所有的資源,也辜負了王創辦人永慶先生的一番美意,當然,也辜負了全體養生村工作人員的努力。
直到有一天,打開門外出,迎面看到住同一層樓的李先生夫婦,說他們正要去唱「卡拉OK」,問我要不要一起去?盛情難卻就一起去了。
從此以後,每天晚上7至9點就有了一個很好打發時間的去處,雖然長達兩個月我從未上台唱過,
但是也聽出了心得、聽出了樂趣,更重要的是我認識了一些新朋友。
一天早上,一位歌唱得很好的卡拉OK社團成員程大哥,在得知我有「上台唱歌恐懼症時」,
第二天馬上訂了一間小KTV房,要我在無壓力的情況下試唱,也教了我許多歌唱技巧,並且一再給我打氣,
告訴我可以唱,晚上就應該唱!他的熱忱再一次讓我感到盛情難卻,就這樣,我終於開口唱了,而且成了「搶」麥克風的一員。
另一位讓我十分感激的是高大哥,他告訴我兩年前剛入住養生村時,連走路都倍感吃力,爬山,就更不用想了!
時至今日,他不但健步如飛,而且在農耕區種了好幾種蔬菜,每天最少上下山兩次。
每到收成時,不但自己享用更和左鄰右舍的好朋友分享。
除此之外,夫妻倆每週還固定擔任「志工」,回饋與奉獻精神令我十分敬佩。
在他的言教與身教誘導下,我也認養了一塊地,加入了「菜農俱樂部。」
坦白說,我還真低估了種菜需要投入的體力和心力。
高大哥告訴我:「要想好收成就必需要十分投入」於是乎,每天要早起,趕在太陽高掛之前做好除草、施肥、鬆土等工作;
晚上要在太陽下山之後去澆水,真是不簡單啊!
可如今,我也因此而變得生活正常,每晚固定十點半上床睡覺,早上六點起床,除了照顧菜圃也兼做晨操,
重要的是我每天徜徉在有近千種各式植栽花木和原生花草樹木的大自然中,
奢侈地呼吸著無盡的芬多精,耳畔伴隨的是鳥叫蟲鳴的大自然樂章,此種情景,何等悠然自得?
無怪乎,我的身體狀況愈來愈好,固定檢驗的各項健康指標,都在大幅改善。
朋友和家人都說現在我的氣色比以前好多了。我非常開心!
除了感謝村內大哥大姐的關懷,還得感謝養生村全體職工所提供的一切心力與協助,
當然更要謝謝王創辦人永慶先生的期許:「藉由妥善的規劃及設施,讓居住在村內的銀髮族不但能獲致良好的照願,
也可以互相奉獻其寶貴智慧,建構豐富而多元的精神生活,使晚年不致有孤單感,甚至可以成為精彩的生命階段。」
我必需說:養生文化村內臥虎藏龍,富有熱誠奉獻的長者大有人在(之所以這麼說,是因我雖年近古稀,在村裡只能算是「小老弟」),
假以時日,王創辦人的「期許」必將發揚光大。
一切都是發生在我身上的事實,不相信的話,您可以來此做短期的試住體驗,
您將會發覺,我所提到的,只不過是一小部分而已,其他諸如經常舉辦的健康講座,
多彩多姿的藝文表演,滿足追求自我提升的精選課程,還有深度旅遊以及傾聽村民心聲的住民會議,廣納建言的問卷調查,
各種節慶時社工小組成員挨家挨戶送上溫馨的賀卡,都再再證明,
養生文化村除了在持續提供優質服務外,還在繼續不斷的追求卓越。
如果您自己或家裡有老人家需要照顧,這裏是最佳選擇,
絕對可以讓銀髮一族有尊嚴,有目標的活出「人生精彩的生命階段」。
本文引自長庚醫訊33卷12期 作者:養生文化村村民楊亮